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专家论坛

  • 继发性淋巴水肿的药物治疗策略

    付泳达;段曼;蒲露涯;杜建时;

    继发性淋巴水肿是一种由淋巴系统功能障碍导致的慢性疾病,全球患病人数约为1.4~2.5亿,在致残性疾病中发病率高居第2位。随着恶性肿瘤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该疾病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老年患者因淋巴管退行性变、组织再生能力减退及多病共存等因素,临床表现尤为复杂,治疗难度显著增加。目前,继发性淋巴水肿治疗包括手术治疗、综合消肿治疗和药物治疗三大策略。手术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创伤性大且多为对症治疗,对老年患者的适用性有限;综合消肿治疗虽无创伤,但治疗周期长且疗效有限,难以满足老年患者的治疗需求;相较而言,药物治疗因便捷性和安全性,在老年患者群体中显示出独特优势。近年来,随着对疾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具有促进淋巴管再生和功能恢复作用的抗继发性淋巴水肿药物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契机。这些药物通过靶向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微环境、促进淋巴管生成及抑制纤维化等多重机制实现症状缓解与病理改善的双重效应。特别是针对老年患者这一特殊群体,这类药物为开发兼顾疗效与安全性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旨在系统分析改善淋巴水肿的潜力药物及药理学机制,着重探讨老年患者的特殊治疗需求,推动继发性淋巴水肿治疗从症状控制向病因治疗的转变,为临床的药物治疗策略提供新视角。

    2025年04期 v.46 385-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论著

  • 热激蛋白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

    殷亚宁;李树斌;董星娜;邬倩;邬真力;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热激蛋白90α(HSP90α)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高血压及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3年2月—2024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时发现的70例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体检健康的7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HSP90α、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水平,比较两组血清HSP90α、NF-κB、IL-6、TNF-α和IL-1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HSP90α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预测价值,分析HSP90α与炎症因子(IL-6、TNF-α和IL-1)的相关性及NF-κB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HSP90α、NF-κB、IL-6、TNF-α、IL-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P90α、IL-6、TNF-α、IL-1和NF-κB水平均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HSP90α预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824(95%CI:0.757~0.892),临界值为56.29 ng/mL。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HSP90α水平及NF-κB水平均与IL-6、TNF-α和IL-1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HSP90α可能是通过激活慢性炎症进而参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

    2025年04期 v.46 392-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帕金森病患者视网膜结构改变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研究

    刘婧玥;孙虹;

    目的 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视网膜结构变化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22年2月—202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43例帕金森病患者(86眼)与43名健康对照者(86眼),进行视网膜厚度测量和分析。所有受试者均接受OCT检查,获取黄斑中心直径6 mm区域的视网膜各层厚度数据。采用t检验比较帕金森病组与对照组间视网膜各层结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视网膜厚度与病程、国际运动障碍协会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MDS-UPDRS-Ⅲ)评分、Hoehn-Yahr(H-Y)分期的关系。结果 帕金森病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较对照组减小,右眼内核层特定象限厚度显著降低。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帕金森病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内核层及外丛状层等特定区域厚度与年龄、病程、MDS-UPDRS-Ⅲ评分及H-Y分期呈负相关。结论 视网膜厚度变化与帕金森病病情进展密切相关,具有潜在的监测价值。

    2025年04期 v.46 397-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 低剂量乳果糖联合美沙拉嗪对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水平及临床症状的影响

    王芳芳;姬晓艳;李春花;崔旻;

    目的 探讨低剂量乳果糖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老年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及对患者炎症水平的影响评价。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90例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主要采取饮食干预、液体平衡等对症治疗方法),口服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剂量乳果糖口服溶液联合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的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两组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40/45),显著高于对照组[64.44%(2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hs-CRP、IL-8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IL-8及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血清hs-CRP、IL-8及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使用低剂量乳果糖及美沙拉嗪对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降低炎症反应,安全性较高。

    2025年04期 v.46 403-4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衰弱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隔离与认知功能间的中介效应

    吴妮晓;戴霞;李苏蓝;徐子岚;黄峥;

    目的 分析衰弱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隔离与认知功能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23年10月—2024年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内分泌科住院部收治的3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社会网络量表简表、Tilburg衰弱量表、中文版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进行调查,使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中Process插件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 3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隔离得分14(9,20)分,处于社会隔离状况者103例(34.33%);衰弱得分5(3,7)分,处于衰弱者169例(56.33%);认知功能得分25(23,27)分,处于认知障碍者98例(32.67%)。衰弱得分与社会隔离得分呈负相关(r=-0.327,P<0.001),衰弱得分与认知功能得分呈负相关(r=-0.394,P<0.001),社会隔离与认知功能得分呈正相关(r=0.370,P<0.001)。Bootstrap法检验结果显示,间接效应值为0.071(95%CI:0.038~0.116),表明间接效应成立;直接效应0.148(95%CI:0.088~0.208),说明衰弱在社会隔离与认知功能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间接效应(0.071)占总效应(0.219)的32.42%。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隔离、衰弱和认知障碍均处于较高水平,衰弱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隔离与认知功能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提示社会隔离不仅可以直接影响认知功能,还可以通过衰弱间接影响认知功能。

    2025年04期 v.46 407-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D基因多态性与四川地区汉族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遗传易感性研究

    石芳毓;黄晨;吴蕊言;黄燕;

    目的 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SP)-D基因多态性与四川地区汉族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的125例老年COPD患者作为COPD组,另选125例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等一般资料与COPD组具有同质性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取两组血液样本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获取两组研究对象的SP-D基因多态性(rs721917、rs2245121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COPD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有吸烟史者占比、吸烟频率高于对照组,一秒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D基因rs721917位点基因型频率G/G、G/A、A/A在COPD组中占比分别为29.6%、56.0%、14.4%,在对照组中占比分别为43.2%、40.8%、1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D基因rs721917位点G、A等位基因频率在COPD组中占比分别为57.6%、42.4%,在对照组中占比分别为63.6%、3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D基因rs2245121 G/A位点基因型频率G/G、G/A、A/A在COPD组中占比分别为60.8%、36.0%、3.2%,在对照组中占比分别为60.0%、37.6%、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P-D基因rs2245121位点G、A等位基因频率占比均为78.8%、2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D基因rs721917位点多态性与四川地区汉族老年COPD遗传易感性可能相关,G/A基因型可能是易感基因型,SP-D基因rs2245121位点多态性与四川地区汉族老年COPD遗传易感性无关。

    2025年04期 v.46 412-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 miR-21、TLR4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室重构和预后的关系

    谷佩佩;汪海涛;魏肖慧;

    目的 探讨miR-21、Toll样受体4(TLR4)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心室重构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ACS老年患者100例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miR-21、TLR4表达及左心室重构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miR-21、TLR4与心室重构指标的相关性。术后随访1年,以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预后良好组(66例)与预后不良组(34例),比较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的血清miR-21、TLR4表达水平、心室重构指标及相关临床资料,分析miR-21、TLR4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患者miR-21、TLR4、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平均室壁应力(MWS)、相对室壁厚度(RW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iR-21、TLR4与LVMI、MWS、RWT均呈正相关(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年龄、糖尿病、高血压、血清miR-21、TLR4、LVMI、MWS、RW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21、TLR4高表达、LVMI、MWS、RWT高水平为老年AC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miR-21、TLR4预测老年ACS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78、0.778,均有较好的预测效能(P<0.05)。结论 老年ACS患者血清miR-21、TLR4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患者心室重构和预后密切相关,对预后均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2025年04期 v.46 418-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与退行性心脏瓣膜病老年患者瓣膜钙化的关系

    曲英豪;刘明亮;郭晓卓;余一鸣;董建军;李峰;

    目的 探讨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与退行性心脏瓣膜病老年患者瓣膜钙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4年2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8例退行性心脏瓣膜病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是否出现瓣膜钙化分为钙化组(92例)和无钙化组(56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钙化发生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出现瓣膜钙化的预测价值。结果 钙化组的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高于无钙化组,甘油三酯低于无钙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均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钙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甘油三酯为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预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钙化发生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53(95%CI:0.790~0.915,P<0.05),最佳阈值为0.175,灵敏度为0.804,特异度为0.857,约登指数为0.661。结论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是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钙化的独立预测因子,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早期识别高危人群提供依据,为预防和干预瓣膜钙化进展提供新的思路。

    2025年04期 v.46 424-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老年肌少症患者线粒体DNA拷贝数、Klotho蛋白及肌肉生长抑制素与衰弱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周艳艳;赵旭兰;张世阳;夏颂;张君慧;梁芳;

    目的 探讨老年肌少症患者线粒体DNA拷贝数(mtDNAcn)、Klotho蛋白、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及三者联合与衰弱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8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2例老年肌少症患者,根据Fried衰弱量表评分分为肌少症组和衰弱合并肌少症组(合并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检测血液中mtDNAcn、Klotho蛋白及MSTN水平,分析上述指标及三者联合与衰弱状态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体质量指数、肌少症病程、吸烟、嗜酒及基础疾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肌少症组相比,合并组的年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较高,血清白蛋白(ALB)、25羟基维生素D[25-(OH)D]、握力、步速、骨骼肌密度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肌少症组相比,合并组的mtDNAcn、Klotho蛋白水平较低、MSTN水平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STN、年龄、IL-6、TNF-α均为衰弱合并肌少症的危险因素,而mtDNAcn、Klotho蛋白、ALB、25-(OH)D、握力为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三者联合预测老年肌少症患者衰弱状态的AUC最大,截断值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26、0.739。mtDNAcn、Klotho蛋白、MSTN均对老年肌少症患者衰弱状态具有预测价值(P<0.05)。结论 mtDNAcn和Klotho蛋白水平为老年肌少症患者衰弱的保护因素,而MSTN水平是危险因素,且上述指标对老年肌少症患者衰弱状态具有评估价值。

    2025年04期 v.46 429-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 三维超声技术在老年患者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术前穿支动脉评估中的应用

    胡雨璇;姚凌峰;蒋燕;信天游;张宇轩;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技术在老年患者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术前穿支动脉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2年—2023年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组及CT血管造影(CTA)组,各30例。比较两组的影像图像质量、术前影像测量的穿支动脉管径与术中实际管径测量值、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手术情况。结果 超声组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CTA组(P<0.05);两组影像测量值和实际测量值的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CTA组(P<0.05);两组在改变供区位置以及供区发病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皮瓣成活率高于CTA组(P<0.05),再次手术率低于CTA组(P<0.05)。结论 三维超声技术在老年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术前穿支动脉评估中具有更准确的测量值和更高的图像质量,值得在临床应用。

    2025年04期 v.46 435-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 HFNC不同氧疗流速对老年重症肺炎撤机困难患者撤机成功率、血气及预后的影响

    唐高柔;陆国玉;

    目的 分析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不同氧疗流速对老年重症肺炎撤机困难患者撤机成功率、血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2年11月—2024年10月收治的81例老年重症肺炎撤机患者资料。依据氧疗流速不同分为A组(41例)和B组(40例)。A组氧疗流速为40 L/min, B组氧疗流速为50 L/min。比较两组患者撤机效果、患者舒适度、血气指标及预后。结果 两组7 d内二次插管率及撤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口鼻腔干燥评分、咽喉疼痛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脉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及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氧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及随访28 d预后不良患者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0 L/min氧疗流速的HFNC干预可显著提高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舒适度,对患者撤机成功率、血气指标及短期预后无明显影响。

    2025年04期 v.46 440-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 腰硬联合麻醉和股神经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麻醉在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术中效果对比

    孙静;单娟娟;秦苗苗;刘乃和;

    目的 对比评估腰硬联合麻醉与股神经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麻醉在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4年3月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140例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股神经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麻醉组(试验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对照组),每组70例。对比两组不同时间段血流动力学、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疼痛状况、认知功能、血清水平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T_1、T_2、T_3时刻,试验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高于对照组(P<0.05);T_1、T_2、T_3时刻,对照组MAP均低于本组T_0时刻(P<0.05),两组血氧饱和度高于本组T_0时刻,HR低于本组T_0时刻(P<0.05);试验组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的起效时间、完善时间和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6 h、12 h、24 h试验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 h、24 h,两组的VAS评分、MMSE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后6 h(P<0.05);试验组手术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S100β的差值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股神经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麻醉在高龄髋部骨折术中,相较于腰硬联合麻醉,能有效延长阻滞时间,减少术后疼痛,维持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善术后认知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

    2025年04期 v.46 445-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 血清Nrf2、NLRP3及IL-18在老年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

    赵亮;郭文娟;王黄锁;苏慧梅;

    目的 分析老年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血清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及白细胞介素-18(IL-18)的表达及其对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98例老年脓毒症并发AKI患者为并发组,另选同期老年脓毒症患者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Nrf2mRNA、NLRP3mRNA及IL-18表达;将并发组患者根据28 d内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72例)和死亡组(26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发组患者28 d内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Nrf2mRNA、NLRP3mRNA、IL-18表达对并发组患者28 d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并发组血清Nrf2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组血清NLRP3mRNA、IL-18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升高、SOFA评分升高、血清Nrf2mRNA低表达、NLRP3mRNA及IL-18高表达均是并发组患者28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Nrf2mRNA、NLRP3mRNA、IL-18表达的AUC分别为0.882、0.845、0.865。结论 老年脓毒症并发AKI患者血清Nrf2mRNA表达降低,NLRP3mRNA及IL-18表达升高,Nrf2mRNA、NLRP3mRNA、IL-18表达可辅助评估老年脓毒症并发AKI患者短期预后。

    2025年04期 v.46 451-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 老年患者腰椎融合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

    陈静;诸葛恒艳;黄智慧;吴琳;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腰椎融合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影响因素,探究外周血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对LEDVT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2024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98例行腰椎融合术的老年患者,根据术后14 d内是否发生LEDVT分为发生组(23例)和未发生组(75例)。患者术前均行MHR、TM检查,并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术后LEDVT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MHR、TM对患者术后LEDVT的预测价值。结果 发生组年龄≥75岁占比、吸烟占比、合并糖尿病占比、D-二聚体(D-D)水平、术后卧床时间≥5 d占比、MHR水平、TM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OR=3.612,95%CI:1.273~10.247)、术后卧床时间(OR=2.553,95%CI:1.248~5.221)、D-D(OR=3.849,95%CI:2.092~7.080)、MHR(OR=2.374,95%CI:1.452~3.883)、TM(OR=5.262,95%CI:2.324~11.915)是患者术后LEDVT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MHR、TM及两者联合预测患者LEDVT发生的灵敏度分别为69.60%、78.30%、91.30%,特异度分别为74.70%、68.00%、65.30%,AUC分别为0.773、0.796、0.890(P<0.05)。结论 MHR、TM是行腰椎融合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术后发生LEDVT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联合检测评估患者LEDVT风险的灵敏度较高,但特异度较低。

    2025年04期 v.46 457-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舌压生物反馈训练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

    王晓莹;程晓娜;吕学海;叶秋桠;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舌压生物反馈训练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4年9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舌压生物反馈训练(最终纳入46例),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最终纳入45例)。比较两组疗效、功能性经口进食量表(FOIS)评分、吞咽生存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表面肌电图(sEMG)指标及脑血流动力学参数[脑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结果 治疗2周、4周后,两组FOIS、SWAL-QO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sEMG的最大波幅、Vm大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吞咽时程短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RI均小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实施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舌压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可有效改善sEMG及脑血流动力学,明显减轻吞咽障碍,显著提高进食能力及生存质量。

    2025年04期 v.46 463-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片语健康

  • 真饿和假饿

    于永利;

    <正>饿是对食物的渴望,分为真饿和假饿。真饿是生理性饥饿(Physiological hunger)~([1])。“腹中空空”“饥肠辘辘”“眼冒金星”“四肢无力”是真饿。真饿而不得食,会“一命呜呼”!活着需要能量,能量来自食物,真饿驱动摄食。当食物缺乏时,胃、脂肪、肠道和胰腺等外周器官产生多种激素。这些激素经血循环到达奖励/执行大脑区域,与神经元互动产生内稳态饥饿信号(Homeostatic hunger signals)~([2])。

    2025年04期 v.46 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食物线索

    于永利;

    <正>食物线索(Food cue)是诱惑进食的刺激。在现代社会,食物线索无处不在:有视觉的,如广告中的汉堡图像、菜单图片,食物包装设计和社交媒体上美食博主的演示;有嗅觉的,如餐厅飘出的香味、烘焙店的黄油气味;有听觉的,如吃薯片的脆响、煎肉的声音;有社会性的,如朋友聚餐、在社交媒体上进行美食分享等~([1])。在食物匮乏的远古时代,具有敏锐识别优质(高能量、高营养)食物线索的个体有更多的获取优质食物(如高蛋白猎物,高糖水果)的机会,因而能储存更多能量以应对不可预测的饥荒。

    2025年04期 v.46 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食物线索反应

    于永利;

    <正>面对餐桌上一盘色泽鲜亮、香气扑鼻的菜肴,未及动筷,唾液已分泌。这是一种食物线索反应(Food cue reactivity),是生理反应(生物反应)。除了唾液分泌外,其他由食物线索引起的生理反应以及心率、血压、皮肤传导、胃活动和大脑活动的变化,均可被客观测量。如大脑活动的变化可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 MRI)、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 NIRS)和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测量~([1])。

    2025年04期 v.46 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食物线索反应强度

    于永利;

    <正>面对同样的食物线索,不同的人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反应,有人不为所动,有人却必食之而后快。前者的食物线索反应强度低,后者的强度高。食物线索反应强度是个体对食物线索的敏感程度,可影响进食行为。一些恒定因素(如遗传因素)影响食物线索反应强度~([1])。食物线索激活大脑奖赏系统,尤其是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这一系统因遗传背景而不同。在看到如美食图片的食物线索时,强反应个体大脑的奖赏系统往往有更强的“吃”的冲动。

    2025年04期 v.46 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综述

  • 睡眠障碍与慢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李旭;李金科;侯莉明;王晓明;

    睡眠作为人体必需的生理需求,对健康极为重要。睡眠障碍是一组扰乱正常睡眠模式的情况,也是最常见的临床问题之一。睡眠不足或非恢复性睡眠会干扰正常的身体、精神、社交和情感功能,影响整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睡眠障碍与各类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神经系统疾病等。睡眠障碍引起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氧化应激、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以及脑功能异常等是触发慢性疾病的重要机制。本文就睡眠障碍与慢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更好地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及更好地对健康进行综合管理。

    2025年04期 v.46 468-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老年再喂养综合征风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高铭;翟海昕;刁冠伟;李薇;薄琳;

    再喂养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代谢并发症,通常发生在长期营养不良的个体重新开始摄入营养时,一般在补充营养后的72 h内发病,病情发展迅速,临床症状多样且非特异,可导致死亡率增加。老年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多病共存等问题,是再喂养综合征的高发人群。本文就老年人群再喂养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作系统阐述,以帮助医护人员早期识别高风险患者,通过及时和最佳的营养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2025年04期 v.46 472-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铁死亡中铁稳态在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罗陈亮;吴桂有;李振中;黄忠仕;

    铁死亡是一种特殊的细胞死亡形式,在阿尔茨海默病(AD)的脑组织中广泛存在。铁死亡参与了神经退行性病变、肿瘤和骨质疏松等多种疾病的进展且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在AD相关基因中高度富集。铁稳态异常是铁死亡过程的一种重要机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铁对于维持线粒体能量供应、髓磷脂和神经递质合成等多种基础生理过程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铁死亡中几种铁稳态关键因子与AD典型病理过程的相互作用进行综述。

    2025年04期 v.46 477-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 右美托咪定在老年肺癌围手术期应用的研究

    张俊颢;张丹;霍星宇;张厚忠;

    老年肺癌患者生理功能衰退且合并多种疾病,其手术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面临巨大挑战。右美托咪定是一种高选择性α_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能够发挥剂量依赖性的镇静、镇痛、抗焦虑、抗交感作用。在老年肺癌手术围手术期展现出多器官保护的潜力,在临床麻醉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拟对右美托咪定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老年肺癌围手术期的器官保护作用和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提高老年肺癌围手术期应用右美托咪定治疗的临床麻醉质量和安全性。

    2025年04期 v.46 483-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 琥珀酰化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苏夏艺;白洁;张百红;刘勇;

    琥珀酰化是一种翻译后修饰过程,与多种疾病相关。可能引起肿瘤代谢重编程或影响靶蛋白基因表达进而影响肿瘤发生发展。本文就琥珀酰化修饰的基本特征、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对物质代谢重编程的影响、对基因转录过程的影响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肿瘤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更多有效依据。

    2025年04期 v.46 488-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 牙周特异性蛋白在牙周组织再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李春望;袁梦;王雅雯;李毅;石光环;

    牙周组织作为人体高度分化的软硬组织复合体,在维持牙齿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牙周组织中许多蛋白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其中部分特异性蛋白在牙周组织的发育、稳态维持及改建过程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本文系统综述了这些特异性蛋白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牙周病的靶向治疗和牙周组织再生修复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2025年04期 v.46 492-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教育实践

  • STEAM教育在精神神经交叉学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李妍;王雪初;李凤娟;周畅;王玥;董恺;

    随着时代的发展,跨学科交融发展越来越重要,而培养具备跨学科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需求。作为跨学科课程的典型代表,STEAM课程具有开放性、主体性、情境性、关联性、发展性,能够提高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精神神经医学领域中的交叉融合和创新发展。本研究探讨了STEAM教育在精神神经交叉学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及在提升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为培养具备跨学科整合能力与临床创新思维的医学人才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2025年04期 v.46 496-5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 不同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韩庆贺;弓婷婷;孟圆;曹倩;刘建华;

    目的 探讨传统教学法、“在线直播+自学”法、混合式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本科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将2019年3月—2021年3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进行医学影像学理论课学习的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分为三组。A组为2016级学生,共66人,采用传统教学法授课;B组为2017级学生,共72人,采用“在线直播+自学”法授课;C组为2018级学生,共69人,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法授课。通过对期末理论考试成绩进行分析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三组期末理论课考试成绩B组成绩明显高于A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C组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线直播+自学”的教学方式更利于学生掌握影像学的理论知识。

    2025年04期 v.46 502-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从传统实验记录到电子实验记录应用构想

    高明周;周婉晴;胡明会;孙亚;张洁;张浩;

    实验记录是教学和科研的基础性工作,传统实验记录存在真实性欠缺、查阅分享不便及保存和管理困难等问题。在数字化教育时代,本文提出电子实验记录的构想。因电子实验记录具有实时记录和追溯、安全性和保密性高、方便共享和协作、数据分析可视化等核心功能,可有效解决传统实验记录所面临的问题。本文探讨了传统实验记录所面临的各类问题,并提出电子实验记录和管理系统的构想及诸多优势,以推动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长远发展。

    2025年04期 v.46 505-5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 老年眼病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探索与思考

    朱翠微;赵鋆;李佳;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眼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根据老年眼病教学现状,分析目前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问题及原因。通过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的方法和途径,为老年眼病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寻找适当的途径,为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提供参考。

    2025年04期 v.46 509-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下载本期数据